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是指 : 将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的技术,也称胚胎体外生产技术,或"试管动物"技术。1878 年,Schen用兔和豚鼠的精子与各自的卵细胞在体外进行受精,观察到第一极体和卵裂的发生。这之后的 70年没有大的进展。直到 1951 年,美籍华人张明觉和澳大利亚的 Austin 几乎同时发现了精子的获能(capacitation)现象,才使体外受精的研究出现转机。1959 年张明觉利用获能处理的兔精子进行体外受精试验,获得了世界上第一批体外受精的"试管兔"之后,哺乳动物体外受精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仓鼠(Yanagimachi和 Chang,1963)、小鼠(Whittingham,1968)、人(Edwards,1969)、大鼠 Miyamoto和Chang,1973)、牛(Brackett,1978)、猪(Iritani 和 Niwa,1977)、绵羊(Bondiodi和Wright,1980)、山羊(花田章,1985)以及其他20种哺乳动物的体外受精相继获得成功,其中大部分得到了"试管动物"。目前,体外受精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动物胚胎的体外生产和人类"试管婴儿"的生产。